碛中作原诗及翻译
【碛中作原诗及翻译】《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荒凉的沙漠中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苍凉,充分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与诗人的孤寂情怀。
一、诗歌总结
《碛中作》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写诗人独自在大漠中行进的情景,表达了对边塞艰苦环境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走马西来欲到天”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而“辞家忽如昨,入碛已三年”则流露出时间流逝和旅途漫长带来的无奈。
二、原诗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走马西来欲到天, | 骑马向西而来,仿佛要到达天边, |
辞家忽如昨,入碛已三年。 | 离开家乡好像就在昨天,进入沙漠已经三年。 |
烟尘满面客心苦, | 尘土飞扬,满脸风霜,旅途令人忧愁, |
惆怅无人知此年。 | 心中惆怅,无人知晓这年的艰难。 |
三、创作背景与赏析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多以描绘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碛中作》正是他在西域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细腻体悟。
四、结语
《碛中作》虽为一首五言绝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边塞风光的壮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