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程序员熬夜看球后“瘫”了?当心,严重会猝死!
20岁的小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一向身体素质扎实的他,这段时间突然间出现奇怪的症状:如果前一天训练晚了,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就会感到四肢无力,像有东西压在身上一样,很想起来却无法动弹,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起身。
通宵复习后又去打球
全身就像被“冻住”
上周学校期末考试,熬了通宵复习后的他,考试一结束就和同学们去打球了。球打得很酣畅淋漓,可是第二天一早他全身就像被“冻住”了一般,哪怕有尿意也解不出小便,这种感觉让他恐慌极了。
于是,在几位同学陪伴下,小强来到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经过验血等一系列排查,医生发现他的血钾值低至2.5毫摩尔/升(正常值3.5~5.5毫摩尔/升)。
急诊科的叶远玲主任告诉强强,他这是“低血钾症”所引起的。四肢无力的症状是因为剧烈运动,肌肉组织消耗较大,血钾丢失较多,诱发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同时经过相关检查,专家认为,小强长期饮食不规律,又在通宵熬夜,身体异常疲劳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极速流失,从而引起“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小强顺利出院,临走前专家特别叮嘱他出院后避免过度劳累、大量出汗。
29岁程序员熬夜看完球赛回家
忽然下肢瘫软无法动弹
无独有偶,29岁的程序员单先生熬夜与朋友看完球赛后开车回家途中突感不适,全身开始冒虚汗,20分钟的路开到家门口时已是满身大汗。当单先生准备下车时,发现自己下肢瘫软,无法动弹,并出现了呼吸困难……
单先生被家人紧急送至杭州市中医院武林院区急诊就诊,床旁血气分析提示血钾测不出,急诊生化提示血钾危急值1.84毫摩尔/升,被诊断为“低钾血症”,并于当晚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
住院后经过相关检查,发现单先生甲状腺肿大,血检提示其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考虑单先生为甲亢引起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加上近来看球熬夜,身体疲乏明显,劳累也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主要诱因之一。
专爱找“小鲜肉”?
这种病严重可造成猝死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PP)”,是一种内科急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反复发作的低血钾症及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甚至诱发室颤造成猝死。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更偏爱“小鲜肉”,以20-40岁男性多见,男性约为女性患者的3~4倍,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会减少。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与遗传相关,继发性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引起的低血钾而致病,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诱发单先生患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罪魁祸首”除了自身的甲亢既往病史(甲亢引高甲状腺激素,导致钾离子在细胞只进不出,体液里钾离子减少,引起低钾)以外,在发病还前曾连续多天熬夜看球,致使身体劳累过度。
该病发病约一半以上的诱因包括饮酒、用餐过饱、食用大量含糖或淀粉的食物、呕吐和腹泻、过度劳累、服用某些药物等,有的患者发病前没有明显征兆,多数患者发病前会出现四肢乏力,晚上加重的症状。
患者发病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予以机械辅助呼吸。
同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应予以积极纠正;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控制甲亢,有利于减少或终止周期性麻痹的发作。
确诊也不必过分紧张
日常饮食注意这点
确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不必过分紧张,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缓解。在日常饮食中应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蜜瓜、橙子等高钾水果;菠菜、西红柿、金针菇、土豆、红薯、山药等含钾的蔬菜及根茎类食物。
此外豆类、鱼类、乳制品等也是钾的良好来源,少喝高糖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钾含量较高的食物也不可过量食用,特别是即将进行剧烈运动的,或减肥的人群,最好先行体检,排除肾功能问题,否则过多食用高钾食物反而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同样有生命危险。
同时,日常也需劳逸结合、合理饮水(特别是酷暑即将来临,大量流汗后切忌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适度运动,这些做法同样是维持钾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的重要手段。高风险人群应当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