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能卖私募了?私人银行业务或受重创|钛媒体金融

要闻 2024-06-12 22:39:36
导读 商业银行代销私募基金可能面临被叫停。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特别明确了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
2024-06-12 22:39:36

商业银行代销私募基金可能面临被叫停。

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特别明确了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

钛媒体APP了解到,上述新规的酝酿可能与近期私募基金不规范运作导致投资人面临风险问题有关。不过,也有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新规是否落地有待观望,可能不会“一刀切”。

商业银行或无法代销私募产品

银行一直是私募基金公司看重的代销渠道。

私募基金通常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以外的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非公众性多元主体的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投资。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自行销售、券商销售、银行销售和第三方平台销售。相比于其他渠道,银行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拥有强大的高净值客户资源,且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高。银行通过代销私募基金产品,满足了一部分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自身也获得手续费收入。

不过,多家银行年报并未披露代销私募基金的规模,据权威人士估算,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每家代销的规模可能超千亿。

严格意义上说,目前银行也无法代销私募。目前银行代销的私募是通过一种叫作“阳光私募”的机制,通过信托公司落地。

监管规定,银行只能代销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私募基金显然不是金融机构。2016年5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该文件规定商业银行除政府债券和实物贵金属之外,只能代销由原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

法询金融固收组团队指出,虽然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需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但这属于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范畴,不属于行政许可,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属于持牌金融机构,所以按照规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基金。

据了解,银行现在采取“阳光私募”的方式代销基金。根据公开资料,阳光私募基金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一般投资于股票市场。阳光基金具有规范化、透明化的特点,由于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能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

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仅指以“开放式”发行的私募基金。所谓开放式,即基金认购者需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及享受大部分的投资收益,私募基金公司不承诺收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一般是收取总资金2%左右的管理费和投资盈利部分的20%作为佣金收入,这种收费模式即是俗称“2-20”收费模式(2%管理费+20%盈利部分提成)。这种2-20收费模式是私募基金国际流行的收费模型。认购阳光私募基金,一般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多则达到三四百万元。

在这种模式中,产品的受托人一般为信托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的角色为“投资顾问”,但实质上客户还是买的私募基金。钛媒体APP在某银行APP私募产品板块中发现,该行共有6款信托产品在售,投资门槛在100万元左右,期限在2-3年,风险等级为R3-R5,购买需要做一系列测评。同时该银行提示,该银行只作为代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图片来源:某银行APP

业内人士指出,若“靴子落地”,即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阳光私募”的模式大概率也行不通了。不过新规是否落地有待观望,可能不会“一刀切”。

爆雷频发,私募投资人风险重重

当前,我国私募机构众多,规模庞大,但水平层次不齐,“爆雷”事件频发。商业银行由于代销私募产品,很容易陷入纠纷中。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截至2024年4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032家,管理基金数量152794只,管理基金规模19.90万亿元,较3月末的20.29万亿元环比减少1.92%。这也是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自2022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20万亿元。

图片来源:中基协,私募基金管理人存续情况趋势

今年5月,“20-50亿私募瑞丰达资产跑路”事件在资管圈流传,投资者反映该公司旗下的产品已确认无法赎回。海银财富也疑似爆雷,其操控数十家空壳公司构筑了规模超过700亿元的“资金池”,涉及的高净值人群超过4.66万人,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有消息称,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由于卷入私募基金爆雷纠纷,面临投资者的质疑,给银行品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银行代销私募新规的修订,或与一些中小私募跑路,产生的投资人与代销银行之间的纠纷有关。

该人士表示,如果作为销售方的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违规,涉及诸如“双录”是否规范等细节问题,可能会被投资人起诉,以违反适当性义务为案由被判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形成类案,投资者起诉银行,会严重影响银行信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私募金融机构风险事项频发,甚至部分私募基金出现“暴雷”“跑路”。一部分投资者往往将私募基金产品出险的矛头对向银行,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要求银行承担兑付、代偿、赔偿等责任,甚至还有部分投资者因此在银行营业机构聚集。

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修改《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再次明确银行不能代销或变相代销私募基金产品,具有必要性,有助于降低银行声誉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彻底封堵银行代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确实会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影响较大。一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退出银行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菜单,那么相关的需求就会外溢到券商和第三方销售平台。(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颜繁瑶,编辑|刘洋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