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公布,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张焰峰:虽不完美,但已是可贵起步

要闻 2024-06-19 19:52:09
导读 经济观察网 刘慧莹/文 6月17日,香港政府正式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下称“氢能策略”)。针对氢能策略的推出,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
2024-06-19 19:52:09

经济观察网 刘慧莹/文 6月17日,香港政府正式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下称“氢能策略”)。针对氢能策略的推出,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博士在6月19日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表示,香港的氢能发展策略虽不完美,但已是可贵起步。

按照氢能策略,香港政府将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订法例建议,为规管用作或拟用作燃料的氢气的生产、储存、运送、供应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础,并在2027年或之前,拟备对接国际的氢能标准认证模式。

(图片来源:氢智会数据库)

氢能策略预计,香港在今年内将启动氢燃料洗街车的测试计划,以助力降低碳排放,促进绿色出行。香港政府还将推动区域合作、境外投资、共同开发或输入氢能;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家发展氢能源的示范基地,并协助氢能源产业于“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以及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者”的优势,联同投资推广署及有关政策局和部门,向海外及内地潜在企业和人才推广透过香港发展氢能的商机。

经济观察网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已与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下简称长三院)启动了香港氢能产业发展的研究,张焰峰博士表示,正在撰写的《从东方明珠到东方氢港》一书中,正研究将“东方之珠“通过氢能产业升级为“东方氢港”。

她认为,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在氢能产业发展部署过程中很作为,但一份完美的产业规划需遵循产业经济的基本逻辑,要能较为精准地描述本地产业规模,并对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切实有效的补贴支持,这一点在内地的氢能产业规划中非常值得借鉴。内地的氢能产业规划目标明确,策略上高举高打,对氢能应用的部署已涵盖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香港本次发展策略中提及的14项氢能源应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汽车和分布式供能,且停留在试验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产业方向,说明布局者处在谨慎探索的阶段。

事实上,香港与内地在氢能领域存在诸多差异。张焰峰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指出其中三点不同:

首先,内地的氢能产业政策始于科技部在2001年提出的“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氢能产业发展更注重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因此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政策后,实现了氢能技术快速迭代。到2023年,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已从2020年之前的15000元/千瓦降至3000元/千瓦,降幅达到80%;电堆功率密度也提高了一倍以上,从过去50千瓦/公斤提高到现在100千瓦/公斤,达到全球领先的迭代速度。这些自主创新为氢能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因此被称为“新质生产力”。

其次,从2020年开始,内地各产业部门开始发力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首次从氢经济带——示范城市群入手,明确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随后,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五大城市群的41个城市启动了推广数目明确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基于这一推力,2023年,内地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增长超过55%,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产业规模初具。本次香港环境及生态局的发展策略也给出了14个项目,但用词有“因应氢能未来发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描述,项目也多是示范而非明确的产业方向,香港未来需不断加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研究。

第三,氢能在满足降碳需求之外,首要意义在于保证能源安全,所以日本和英国等岛国才会积极发展氢能。氢能策略提出“从内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入低碳氢”、研究建立与大湾区氢能供应网络的协作”,但大湾区目前氢能供应较为紧张。2023年开始,海水制氢技术在内地已经蓬勃发展,香港拥有众多优秀的研发团队,应该能快速切入这一赛道,支持香港本土可再生能源及制氢技术发展。这不仅能为香港解决低碳能源供应,还能推动香港海洋产业升级。

对此,张焰峰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建议加强香港氢能技术的本土研发及产业化落地;第二,建议港府尽早颁布氢能产业整体规划,除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外,香港发展局、规划署等更多部门尽早接入,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形成“1+N”合力,共同推动经济转型;第三,建议香港重视海水制氢以及包含催化剂、原材料及其他关键技术在内的本土研发,尽早解决本土低碳氢供应能力,形成产业闭环,助力“东方明珠”发展成“东方氢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