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要亲自下场搞催收?|钛媒体金融

要闻 2024-06-24 22:49:40
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公告招聘信息,统一招收催收人员,招聘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金融、法律、财会背景及丰富的催收从业经验。一般而言,银...
2024-06-24 22:49:40

近期,多家银行公告招聘信息,统一招收催收人员,招聘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金融、法律、财会背景及丰富的催收从业经验。

一般而言,银行等金融机虽普遍自建催收团队,但人员较少,大部分业务仍由外包负责;另一方面,催收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常常被简单理解为“短信骚扰、电话恐吓”,岗位门槛相对不高。

在此背景下,此番银行密集招聘自有“高标准”催收团队,值得关注。银行为何要亲自下场催收?同时,目前普遍为股份行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公告招聘,国有大行为何尚未行动?

密集招聘“高级催收人才”,强调“非派遣/外包”

近期,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相关招聘公告。

以湖南三湘银行为例,该行发布的招聘消息是:面向全国引入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等7个岗位。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等。高级电催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等。

其任职要求是: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金融、法律、财会、经管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具备5年以上金融或信贷行业相关催收经验。不仅如此,还要具备丰富的电催知识与技巧以及相关催收数据管理能力,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并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

华夏银行零售信贷部贷后催收管理岗门槛则更高,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管理、经济、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且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职责包括内催运营管理与委外运营管理。

光大银行的公告则显示,该行招聘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岗3人。招聘信息也提到,招聘人员属于光大银行总行。

在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相关招聘信息也为数众多,且大多在标题中强调“非外包/非派遣”。

钛媒体App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某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聘“心理学催收”方向岗位,要求“心理学相关专业,具有复合专业背景优先,硕士以上学历”,岗位职责包括“参与跟进催收数字化建设项目”等等。

事实上,长期以来,金融机构的催收业务普遍由外包公司负责,自建团队普遍较小。一家股份行信用卡人士告诉钛媒体App,其银行大多数催收业务都是外包负责,因为人工和人力管理成本更低。一般质量较好的资产由自建团队甚至业务员自己负责,“问题比较大的”资产则交给外包公司。

比如,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对外公布的委外催缴合作机构名单高达207家,其中包括43家催收公司和164家律师事务所。中信银行也于去年9月公布了涉及150家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外包供应商的名单。

此外,哈尔滨银行信用卡第三方合作催收机构也有32家,上海银行信用卡合作催收机构有26家,宁波银行的合作催收机构有19家。

关于外包催收如何收费,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披露的外包催收公司招标信息显示,目前信用卡逾期催收阶梯费率在5%—24%,部分一口价约10%、14%,中信银行则高达37%。

不良资产压力抬升,“反催收”暗雷凸显

银行扩建自营催收团队的一个大背景是,不良资产压力近年来明显抬升。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23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59%,但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可以对比的是,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1万亿元,

以光大银行为例,截止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虽始终维持低位,但不良贷款余额达474.76亿元,逾期贷款余额达737.14亿元,同比增长38亿。且该行在2023年第四季度明显加大了计提力度,当季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长67.9%。三湘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亿元;逾期贷款余额为13.41亿元,较上年增加5.20亿元,增幅高达63%。

一位不良资产行业从业者向钛媒体App表示,伴随着坏账规模的抬升,银行的业务重心势必将作出一定调整。“此前的业务重心约80%在前端资产投放环节,20%在后端不良资产处置环节。目前资产已经进入存量阶段,可能需要将30%的精力放在资产保全方面。自建团队对于资产状况更加熟悉更加可控,效率也相对更高。”

上述人士表示,之所以当前主要为股份行和中小银行公告招聘催收人员,主要由于这类银行业务以零售信贷、个人信贷为主,而这类资产当前面临的压力更大。

仍光大银行为例,该行不良贷款475亿,其中超过四成是零售贷,三分之一是信用贷。主要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也显示出,多数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呈增长态势。

工商银行个人不良贷款达607.57亿元,增加了112.02亿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91.76亿元、570.94亿元、498.75亿元。在股份行中,个贷不良余额最多的是招商银行,达443.46亿元,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均超过200亿元。

从另一个视角看,对于催收业务而言,“反催收”是另一大新挑战,倒逼银行通过自建高标准团队提升催收水平。

2020年1月,有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反催收联盟应时而生。

互金公司奇富科技相关负责人向钛媒体App表示,当前其公司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面临有组织的黑灰产行为,部分客户在“委托代理”等黑灰产的诱导煽动下,提出不切实际的“修复征信”、“免除息费”等非理性诉求,被诱导利用歪曲事实、编造材料大量重复投诉,并一事多访,甚至越级信访。

“曾出现客户自称在某短视频平台找了协商机构帮其协商,已交纳1600元,如果达成后就不会有人对她进行催收,也不会联系其家人,每个月固定还款500元即可。但该机构所谓的‘法律顾问’收到钱款后就跑路了,并拉黑了客户的联系方式。”

上述负责人表示,需要依靠多种科技手段对黑产投诉客户进行甄别、预警、监控、归档,正在依靠风险行为识别、风险信息处理、智能助理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并加入金融行业大模型辅助,阻塞各类黑灰产渗透。

监管收紧,催收江湖酝酿变局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银行自营催收的最主要考量不是效率,而是合规。“现在监管部门对非法催收的打击力度比较大、规范非常严格。外包催收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银行自己就开始自建催收团队。”

一个典型案例是,今年5月,在业务停摆近一年后,曾为国内最大催收公司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近日公开发文,称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成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

此前已有不少机构因未审慎管理催收被处罚。4月23日,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罚款40万元;2023年12月14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自行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催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强调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外包,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其中,对催收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等。

上述《指引》提到,“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

一家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对于外包催收的合规管理极其严格,要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目前该行的外包人员已经要求入驻银行上班,工作信息也会锁定在公司电脑,以此来管控合规风险。

上述人士表示,“伴随着监管趋严,目前市场上合规的外包催收公司越来越少,国有大行的外包催收客户比较稳定,中小银行的业务量很大但是合规客户少了,也不得不提高自营催收团队的比重。”(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