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4|对话MiniMax闫俊杰:日活亿级AI应用可能会在明年出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7月4日下午,光头、爱笑的稀宇科技(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第一次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演讲嘉宾的身份坐在主论坛舞台中央。之前他经常作为商汤集团高管,在台下听别人演讲。
在国内大模型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中,闫俊杰是最低调的一位。他极少露面,不像王小川和李开复那么知名,但他创办的大模型公司MiniMax估值已经高于这两位知名人士创办的公司。
目前,MiniMax已完成包括阿里、腾讯、红杉中国、高瓴创投、IDG资本等机构支持的投资,估值超过25亿美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
MiniMax也是国内推出大模型应用最早、产品类型最齐全的一家AI公司。此次在上海举办的WAIC上,MiniMax旗下产品第一次集体对外展示,包括自研了3年的多模态大模型abab,以及效率类AI应用海螺AI、娱乐类内容生产AI应用星野。
无论是做大模型还是做应用,闫俊杰都是业内走得较快的人,在大模型未来走向仍有分歧的阶段,他的经验或可提供价值。在与经济观察网对话的过程中,他说,希望MiniMax的产品能在今年实现国内日活跃用户(DAU)1000万的成绩。他还判断,明年国内将可能出现DAU亿级用户规模的AI应用。
【对话】
经济观察网:今年WAIC大会主题是AI治理,作为AI创业者,你有感受到需要治理的地方吗?
闫俊杰:过去一年,其实我们都已经遇到AI安全问题了。现在有很多模糊地带,比如使用了某篇文章的内容来训练数据,算不算侵权?如果算侵权,那侵犯的是平台的权利,还是作者的权利?再比如,如果使用某个语料需要付费,当使用这个语料训练的模型犯了错误时,谁来为这个错误负责?
最近海外《纽约时报》等几家媒体已经起诉OpenAI(美国头部AI公司),Suno(美国AI音乐公司)和Udio(美国AI音乐公司)也被环球、索尼、华纳三大唱片公司起诉。中国大模型公司也会逐渐遇到类似的挑战。
经济观察网:这些问题会阻碍大模型发展吗?
闫俊杰:这些问题其实没办法依靠某家企业来解决,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组织去应对。现在的整体情况是,AI技术已经往前走了一大步,但法律法规都没有跟上。
经济观察网:作为大模型头部创业公司,你们和其他几家公司有什么明显差异吗?
闫俊杰:我们的差异性还是很明显的。与其他同行相比,我们的C端(个人用户端)用户体量比较大。有的同行B端(企业用户端)业务占到80%,我们的C端业务占80%。
我们思考得很清楚,最大目标就是渗透到更多用户。当然,渗透更多用户的过程中,需要技术变得更强。
经济观察网:现在MiniMax同时做效率类和娱乐类两种C端产品,你判断哪个类型的产品能更快地跑出来?
闫俊杰:产品能力需要依赖大模型技术能力。一年之后的技术大概率不是现在的技术,明年最大用户量的产品大概率也不是现在的产品。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在国内做到1000万DAU,明年国内应该可能会诞生1亿DAU的产品,但它可能会是另一个形态。
再过3年,类似微信、抖音等量级的AI“杀手级”应用就会出现了。当大模型能力变强、资源变多、技术变好时,“杀手级”应用大概率就能做出来了。
经济观察网:作为MiniMax的掌门人,你短期内希望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有具体目标吗?
闫俊杰:技术方面的目标是降低错误率。目前大模型的错误率在30%—40%左右,这是当前大模型用户不多的主要原因,因为错误率太高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把大模型错误率从30%—40%降低到3%—4%。这个量级的错误率会是让AI从辅助人类到独立完成工作的核心标志。
如果能不断提高训练效率、研究新型的网络结构、做更好的对齐,大模型的错误率是有望在半年或一年后降至个位数的,从而就能真正辅助人类工作。
当然,技术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家AI公司是否合格。但如果只有技术好,也是不够的。现在大家还对AI有滤镜。如果一年之后再看,公众更多会从商业化角度来评价某家公司。因此对我们而言,商业化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商业化目标主要就是扩大用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