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花105亿,奔驰在中国卷不动了?|一线车讯

要闻 2024-08-06 00:50:19
导读 当奔驰开启“中国速度”,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它的本土化战略决心。8月初,梅赛德斯-奔驰在上海的研发中心迎来了第一波媒体客人,致欢迎辞...
2024-08-06 00:50:19

当奔驰开启“中国速度”,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它的本土化战略决心。

8月初,梅赛德斯-奔驰在上海的研发中心迎来了第一波媒体客人,致欢迎辞时,负责研发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欧立甫尝试用中文向大家问好。

欧立甫坦言,“中国团队正在越来越多的研发项目上,在全球发挥着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比如全球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就是由中国团队负责开发的。”

当被问及这套系统的软件开发耗时多久完成时,欧立甫自豪地表示,它只用了18个月。而这只是奔驰中国速度的一个案例,更多领域的本土化创新正在同步快速地推进着。

中国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卷”,让竞争进入白热化。今年以来三家德国豪华品牌对价格策略的调整,也让外界猜测:外资品牌是否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卷不动”了。

但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奔驰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三电领域的投入并不小。

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数据:过去五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研发投入总计达105亿人民币,本土研发团队超2000人,中国已建成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团队。

如今,奔驰也实现了“京沪创新研发双擎”布局:上海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及软件等前沿领域,与北京研发中心形成“双擎”布局。

在智能驾驶时代,奔驰的中国创新也在赋能全球——中国研发团队深入共创MB.OS架构,并主导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开发;诸多本土研发创新成果应用于全球市场,例如全新插混电池、全新一代乘客用户体验(PUX)系统、与思必驰共创的技术能力等。

来源:奔驰官方

在新能源时代,奔驰依旧想占据技术高地,有一组数据:2023年,全球研发投入超过780亿人民币;全球研发团队超2万人,研发领域涵盖动力总成、AI智能、云技术、自动驾驶、快速充电等。

而接下来,奔驰要将它阶段性的成果——由中国团队研发主导的L2+导航辅助驾驶、新一代智能泊车、第3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搭载在它的燃油车与新能源产品上。

L2+导航辅助驾驶从项目启动到正式落地仅用时12个月,成为首个实现量产“点到点”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的豪华品牌。奔驰方面表示,奔驰智能驾驶用户使用率正明显提升,截至2024年7月,有6成用户使用L2智驾及L2+导航辅助驾驶,单车单日最长智驾里程超1968公里。

来源:奔驰官方

新一代智能泊车则是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更适应中国停车场景,针对没有划线、不规则停车位都有详细的研究与解决方案,奔驰方面表示,这一功能的车位识别率达、泊车成功率都超过了95%。

第3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搭载了高通8295平台,语音交互的平均用户渗透率为96.7%,活跃用户占比超过50%。MBUX虚拟助理也逐渐开始应用生成式 AI、大语言模型和 3D 图形渲染技术。

而到明年,奔驰的智驾系统将迎来一次新的升级,全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无图”L2++。

来源:奔驰官方

这一技术采用端到端大模型,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可以从出发车位泊出、途径城区/高速/城区、到目的地车位泊入,实现点到点的智驾能力。奔驰强调,这一技术不只是概念,已开启路测。

在展示中,我们看到奔驰的L2++技术已经具备应对城市复杂场景的能力,包括红绿灯识别、掉头、行人和自行车避让、无保护转弯、旁车博弈、进出环岛、上下匝道、过收费站等能力。

为了适应本土用户,奔驰“无图”L2++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完全按照中国实际驾驶场景和驾驶风格开发,同时在激进和保守中间找到平衡;第二是只要有导航,哪儿都能开——只要有导航规划的路段均可启用L2++。与此同时,奔驰的工程师表示:“会坚持安全为先,只有对充分测试过的城市,才会开放给客户使用。”

来源:奔驰官方

此外,在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三电领域,奔驰全新插混电池是首款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在中国完成所有研发放行测试,并供应全球的电池包。过程中,奔驰进行了一系列高强度测试,确保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够保持高标准的安全稳定性。

智能电动车的军备竞赛当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三电技术是最关键的几个领域,奔驰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相当长线的战略布局,随着不同产品节奏会逐渐量产上车。

可见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BBA们并不是卷不动了,而是刚开始“卷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