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狂飙600多天后,中国近8万家AI公司消失|钛媒体AGI独家
(图片来源:pixabay)
8月13日消息,钛媒体AGI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独家统计,自ChatGPT发布(2022年11月30日)到今年7月29日(最新)期间,国内新注册成立后现在却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异常状态的人工智能(AI)相关公司数量达78612家,接近8万家企业已经消失,占同期新注册87.8万家企业总量的8.9%。
钛媒体AGI还独家统计到,过去3年,中国注销吊销 AI 相关企业超过20万家,而10年内中国共计35.3万家 AI 相关企业消失(包括注销、撤销、吊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方式)。截至8月7日,今年已新增注册30.07万家 AI 相关企业。
(注:统计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的企业)
截至目前,国内现存180.43万家 AI 相关企业。其中,工信部统计中国 AI 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而中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 AI 服务大模型达 180 多个,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64亿个。
一面受到 AI 创业热潮影响,国内新增数十万家 AI 相关公司;但另一面,受到疯狂“烧钱”但不赚钱困境,以及创投行业下行致融资遇冷等多个因素影响,最终导致近8万家 AI 企业不断淘汰出局,形成行业新的“轮替”现象。
不止在国内。
8月初,AI独角兽公司Character.AI宣布,该公司以25亿美元“卖身”给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加入谷歌 AI 团队;更早之前,Inflection被微软收购,Adept被亚马逊收购,Anthropic则面临每年高达18亿美元的收支缺口,而OpenAI核心成员频频跳槽或离职。美国 AI 领域也面临“淘汰”危机。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AI初创公司获种子轮(及此前)融资骤降至1.23亿美元,同比下滑70%,几乎回到了2022年ChatGPT问世前的水平。同时,这些美国AI初创公司一季度的融资交易数也环比减少7.8%,同比下降31.2%。
中国AI行业融资热“降温”也尤为明显。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AI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同比下降70%。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24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市场活跃机构数量减少,机构普遍缩减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对外投资活动的早期投资、VC、PE机构数量同比分別减少23.9%、19.2%、25.2%;同时,单家机构平均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分别减少17.6%、30.4%、19.3%。
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现状研究2021》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大约为3-5年,其中,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5年。这意味着,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不仅生命周期短,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当前,生成式 AI 领域算力成本高昂、研发投入极高、盈利能力较难,都成为 AI 企业正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搜狗创始人、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曾对钛媒体AGI表示,国内 AI 大模型市场未来会处于淘汰赛,“第一梯队最后可能不超过5家,比如‘大厂’会有三家;然后两家创业公司,这其中有一家会是百川。”
王小川强调,随着今年5月国内大模型价格战降至免费,整个To B模型市场会繁荣的更快,价值空间是有的,但尾部公司会退出这个赛道。“涨潮退潮最后才会有珍珠,但一定有它的一种泡沫在这里,会加速泡沫周期,也让它变得更加繁荣,这是商业里面必然出现的一个事情。”
来也科技董事长、CEO汪冠春近期对钛媒体AGI表示,AI 行业一定有泡沫的,OpenAI这些公司最终不一定能赢,甚至ChatGPT这个产品很可能5年后就没人用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是要找清自己的定位。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彦宏表示,很多大模型都是在“重复造轮子”,“百模大战”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且国内200多个模型没什么使用量,没有一家公司能把大模型时代下所有机会全都“占住”。
“‘卷’是正常的,任何新东西、大机会来的时候,大家肯定会一拥而上,然后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个非常正常的。”李彦宏表示。
谈及中美大模型差距,李彦宏则强调,从技术好坏角度来说,中国和美国领先的大模型水平没有多少差距。但如果是在企业级模型应用,或是小语种模型当中,中国企业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做专门的优化,所以我们(中国)确实有可能是落后的。
下一步,中国将在生成式 AI 产业当中强化自主可控,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应用落地,赋能行业发展,守牢安全底线,防范滥用风险,坚持协同共治,以及营造良好生态。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