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方跃:用“以人为本”的“智能系统”重塑教育和生产力

要闻 2024-08-22 22:48:33
导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在8月21日召开的“中欧智慧|AI 时代,教育企业转型先行”主题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中...
2024-08-22 22:48:3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在8月21日召开的“中欧智慧|AI 时代,教育企业转型先行”主题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指出,AI技术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同时也有可能开辟新兴行业,并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需要警惕的是人类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未来的工作环境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和跨学科知识背景,需要用“以人为本”的“智能系统”应对这一趋势。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人工智能正全面模仿并努力达到人类的各项能力,从视觉、听觉到语言、思维方式乃至全方位覆盖,多模态融合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方跃看来,在当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信息、连接与促进协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AI浪潮又拓展了人类在理解、交互、创造与自动完成工作的能力。这些元素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更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对商业模式及组织文化带来了深层次的重塑。在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个性化与公平性问题的探讨开辟了新径,教室与学校的边界在技术的推动下变得模糊而富有挑战。

与此同时,当前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技术目前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近似计算”与“概率预测”上,要求高精度、高准确性的应用场景尚需时日成熟。面对这一现状,方跃认为,成功的公司应该是那些能够有效地结合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企业,因此,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技术生态,才能推动AI技术的有效应用与规模化落地。同时,未来的教育环境将越来越倾向于人机协同,机器将成为人类的同事、助手甚至领导者。这一趋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前瞻性地布局,以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取决于技术大规模落地应用的速度。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方跃表示,很大程度取决于三方面的权衡。第一,是生产力与分配的权衡,技术一定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关键问题在于分配;第二,是创新与竞争的权衡,同互联网一样,AI也会产生规模经济,但也有可能带来垄断现象;最后一点,是投入与价值的权衡,是否有人买单,将决定规模化商业落地的进程。

虽然专家们对短期内技术发展与影响力有不尽相同的观点,大家对人工智能的长期发展前景是一致的,教育必须超前布局。在AI重塑教育的过程中,领导力的认知是关键。同时,方跃指出,企业的员工培训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技术性失业”虽不至于引发大规模失业潮,但技术滞后者可能会遭遇短暂的就业困境。因此,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与社会需紧密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世纪挑战”。

“此外,尽管AI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效率提升,但在团队协作中却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团队成员习惯于与人打交道时,与机器的配合反而可能导致效率下降。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在推广AI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人与机器的互动与协同,‘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力。”方跃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教育机构在此方面已做出了诸多努力,致力于通过实践探索AI技术的应用路径与策略。更为本质的是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内涵与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有些是我们以前尚未面临的,比如与机器相处共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动手实践将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动手实践是理解技术的最好方法,方跃特别强调。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AI技术的脉搏,推动其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入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