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解经济症结要靠向内求力

要闻 2024-09-21 10:24:35
导读 经济观察报 社论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点,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降息次日,全球风险资产大幅回升,人民币汇率强势拉升,离岸美元兑...
2024-09-21 10:24:35

经济观察报 社论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点,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降息次日,全球风险资产大幅回升,人民币汇率强势拉升,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升破7.06。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有望缩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动的压力也会有所缓解。这为中国央行进一步采取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拓展了腾挪空间。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在这方面会有新动作。

不过,应该看到,尽管此前央行降准降息的确降低了融资成本,但企业的再生产和投资需求仍然表现疲弱,金融机构的资金堆积在债券市场,货币宽松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因此,货币政策固然需要有所作为,但是过重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有效提振内需,对此市场也有基本共识。

信心不足与内需疲软是当前经济的症结,亟需系统性、创新性的政策工具加以应对。我们认为,依托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配套的改革措施,方能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不过8月的部分经济金融数据指标不及市场预期,经济持续复苏仍然面临挑战。例如,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较前7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0.2%;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约4600亿元。这显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仍有待提升。同时,虽然政府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放宽购房限制等手段,力图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但市场全面回暖仍需时间。

7月末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我们认为,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当下正是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关键期。特别是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半年,专项债发行一度趋缓,加大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对投资也形成制约。“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成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这不仅意味着加快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更要求确保资金流向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特别是在基建领域,要避免资金效率低下的问题。未来,政策应引导资金投向创新、绿色转型和技术升级等领域,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纯依赖传统基建难以扭转经济下行趋势,政策应通过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吸引其进入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

我们注意到,最近市场对宏观政策颇多期待,比如呼吁再次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提高赤字率,甚至直接向居民和企业发放现金补贴,等等。我们认为,不管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决策部门与市场充分沟通,说明其利弊权衡,应有利于引导预期。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动力源于公平的竞争环境、透明的市场规则,以及政府在减少干预、强化服务方面的进步。此次美联储降息为中国宏观政策提供了调整空间,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关键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说短期政策旨在稳经济,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还要靠深化制度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向内求力,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政策配合以及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盘根错节的难题,让创新者和企业家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使短期的政策刺激逐步让位于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