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Helion Energy,中国首家直线型可控核聚变企业瀚海聚能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要闻 2024-08-20 01:45:41
导读 AI生成图钛媒体消息,中国首家直线型可控核聚变企业瀚海聚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厚实基金与奇绩创坛跟投。本轮融...
2024-08-20 01:45:41

AI生成图

钛媒体消息,中国首家直线型可控核聚变企业瀚海聚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厚实基金与奇绩创坛跟投。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组建核聚变团队、完成第一代装置设计等工作。此前,瀚海聚能还曾获得轻舟资本的种子轮投资。

对标Helion Energy

对标Helion Energy,瀚海聚能专注于低成本快速迭代,是国内首家直线型可控核聚变公司。

瀚海聚能成立于2022年,聚焦于具有低成本商业发电优势的场反位形装置(FRC)及其配套的等离子体源与诊断平台研发,为未来商业聚变发电堆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核心组件和整体解决方案。

团队具备资深的行业经验。创始人兼CEO项江有20多年的可控核聚变领域研究、工作经验,曾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十年本硕博连读,参与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的相关工作,曾任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先后参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多项国家级重大专项的实验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首席科学指导武松涛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部真空室总体项目团队负责人及ITER高层协调会议协调人及秘书,曾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EAST(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项目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

成都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所在地,拥有较强的核工业体系。去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也在成都宣布成立。

这是瀚海聚能选址成都的重要原因。2023年6月,瀚海聚能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举行了HHMAX901聚变实验装置概念设计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

“瀚海聚能将与西物院展开深入合作,并逐步推动、展开与国内聚变行业主要研究机构及众多专家的技术合作,在一年内建成第一代实验装置并放电成功。”瀚海聚能在当时的新闻稿中称。

瀚海聚能选择的技术路线并不是托卡马克,而是磁约束中的场反位形(FRC)的直线型装置,对标美国明星创业公司Helion。

“托卡马克装置肯定可以实现发电的目标,但是大家显然都低估了托卡马克商业化的挑战,高昂的建设成本,导致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上的闭环。”在瀚海聚能CEO项江看来,且不论ITER项目这样大型托卡马克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即便是小型化的托卡马克所需投入也并非小数目,从CFS的融资数目可见一斑。

反观直线型装置,不仅具有磁场约束等离子体的优点,而且建造简单方便,替换容易,且造价低。同时,还可能实现通过等离子体动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Helion Energy在2013成立,快速迭代到了第7代,预计将在2024年展示净发电能力。如此快的迭代速度,能更快速解决工程化问题,从而更快推进商业化发电,借此,Helion Energy提出了2028年为微软供电50兆瓦,未来度电成本将逐渐降低至1千瓦时一美分。

瀚海聚能使用的是创新性高密度场反位形装置,是较简单的磁约束系统,内部等离子体产生的电流会形成与外部磁场反向的磁场,这使得等离子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的磁场结构,从而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

FRC的低成本、快速迭代能力,以及具有在短期内实现中子源的优势,是瀚海聚能选择这条技术路线的主要原因。

瀚海聚能已经在为装置工程化做准备,今年下半年第一代实验装置将开建,并于2025年建成。

长远聚焦聚变终极能源,中短期实现中子源产品应用

为了实现聚变发电的目标,瀚海聚能规划了“分步走”的发展战略、采用“沿途下蛋”的机制:至2025年初,研发建设第一代中子源工程样机,成功点亮等离子体,并启动加速器中子源BNCT辐射治疗肿瘤的市场应用;至2025年底,对装置进行升级优化,形成第一代核聚中子源装置,在医用同位素生产、中子成像,以及核废料中子照射嬗变处理等方面形成商业落地;2026年-2030年,通过装置快速的多次迭代,在2030年底前与核电业主合作,建设聚变示范电站,完成50MW量级的能量输出,实现聚变发电;2030年代前期,研发100MW以上、度电成本极大优势的商业化核聚变装置,实现聚变电站的产业化。

以放射性治疗中的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和医用同位素供应这两个百-千亿级应用市场为例。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一种细胞尺度内诱导的精确二元放疗方法。BNCT治疗肿瘤首先对患者注射硼递送剂,使之聚集于肿瘤部位,然后利用热中子束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通过热中子与肿瘤内的10B发生核裂变反应产生具有高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的α粒子和反冲7Li核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硼递送剂本身毒性小、无放射性;热中子的能量较低,且治疗通常仅需1-2次中子照射,尽量避免了放射线的损伤。目前,BNCT已成功应用于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头颈部复发性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对于其他常见肿瘤如肝癌、肺癌、前列腺癌也做了临床试治,同样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今年3月,厦门弘爱医院BNCT肿瘤中心就与美国核聚变公司TAE建立了合作。TAE为弘爱医院提供中子源产品用于癌症治疗,目前双方的合作已获得人类临床实验许可,即将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今年7月底,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BNCT研究中心动工,12层大楼设置约300张研究病床,后续可进行肿瘤治疗、生物医药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医用同位素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研究,持续推动着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的进步与创新。近年来医用同位素全球供应依赖于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法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少数几个医用研究堆,多数已超期服役,且面临维护成本高、废物难解、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建设新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在缓解国内供需紧张的同时,还将为“抢滩”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而核聚变反应堆能够生产多种放射性核素,可以实现部分国产替代。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表示:“可控核聚变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布局,其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深受重视,政策端更是不断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核聚变领域。直线形装置技术通过形成场反位形或磁镜的方式来约束等离子体,可实现更低的建设成本、更快的开发迭代、更低的维护难度、更高的能量输出密度和更灵活的应用场景。瀚海团队产业资源、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能力并举,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坚实合作基础。在研发直线型聚变装置的基础上,推进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的产业化。华映坚定看好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愿长期陪伴瀚海不断突破,笃定前行。”(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