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同种异体骨”更好的“人工骨”|聚焦
《科创板日报》8月8日讯(记者 郑炳巽)“同种异体骨”一直涉及医学伦理问题。
所谓同种异体骨,指的是取自死亡或被截肢的人体的骨组织。在骨修复材料的发展史上,同种异体骨曾扮演过重要角色。
据奥精医疗招股说明书,在骨移植的过程中,由于自体骨(从患者自身取得新鲜且健康的骨组织)的骨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需求,且会造成患者的额外失血与创伤,增加手术难度与患者的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自体骨的有效替代品,最早于188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同种异体骨不仅面临来源有限的问题,还显示出其他附带问题,包括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传播疾病、产生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而且,因为健康的尸体来源有限,优良的供体较为稀缺,同种异体骨一直以来存在着一定的医学伦理问题。“同种异体骨按照正规渠道一般是通过捐献获得。”另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事实上,在天然骨修复材料领域,除了同种异体骨之外,还有异种骨,异种骨指的是接受人工处理后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动物源性骨骼,通常取自牛、猪等动物。
历史上,异种骨曾因来源广泛,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同样被用于骨移植。但是,种属间抗原的差异性同样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并具有传播疾病、产生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不过,在骨修复材料领域,除了以上天然骨修复材料以外,还有人工骨修复材料。而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出现是骨移植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产物。
上述业内人员表示,不论是用于治疗、修复,还是用于医美,人工骨材料都已经可以替代同种异体骨了,“人工骨很多是以骨粉的形式存在的,可以按需使用,而同种异体骨主要是以骨骼形式存在,实际应用的场景比较有限。”
“而且,人工骨的性能还更优。”对方进一步透露,“人体的骨头不像其他器官,替换的时候需要满足很多复杂的运作条件,所以人工骨的替代性很强,应用范围也更广,并且不涉及伦理、排斥等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多很多。”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集采的推进,人工骨修复材料的价格也在降低,“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人工骨,价格的降幅都是很大的。未来,人工骨材料一定是主流趋势。”对方说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人工骨的渗透率仍有待提高。据奥精医疗2021年提交的IPO文件,彼时我国骨科临床使用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每年133万例手术中,使用人工骨大约53万例。
光大证券认为,在骨科关节等产品集采背景下,医生有更强动力利用人工骨替代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叠加口腔和医美行业增速快,人工骨市场规模未来将保持20%的增速,将出现千亿级别大市场。
骨修复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骨科骨缺损修复、口腔科骨植入和神经外科颅骨缺损修复等领域。
南方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9.3亿元,细分来看,其中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0.2亿元;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为10.5亿元;神经外科颅骨缺损修复材料行业为8.6亿元。
另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骨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5.8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5.6亿美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郑炳巽)